我为什么加入链家

365平台拒绝提款怎么办 2025-09-03 11:30:16 admin 阅读 6040

今天,正式入职链家。考虑到身份的转变会使得未来我所讲的关于这家公司的话越来越难以中立,所以我很早(大概一个月前)就写好了此文,机智如我哈哈。看到太多朋友沉浸在“如何做选择”的深度迷茫,也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对大家有些启发。

每一次换工作调岗位,都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往往杂乱而不具参考意义(故略过不表),根本原因太重要,它代表着我个人做选择的“持续性”——这对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尽管我们习惯了万亿人拼抢独木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日子越过越好,自我意识回归的90后越来越多,做每一个选择都可以不必再那么“世俗”了。对于60/70后,时代没给他们太多机会思考,而夜深人静时,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思考会让人惊讶:你到底为什么而工作?之所以会惊讶,是因为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是十分个性化,是因个性化而有趣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凝聚了一个人过往的人生经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做一件怎样的事?),TA的见识(我觉得什么是NB?什么样的人是我想成为的?),和TA对这个世界的既有认知(这个世界正在和将会发生什么?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所以,我今天所写的一切,只能代表我自己。

这次职业转型前,我梳理了我过去走过的路,尤其是那些关键节点的选择。在关乎学业和职业的部分,看似持续跨界,实则一直连续,背后动因高度统一——这既总结了我的过去,也清晰地指引了我的未来。不断真诚地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我发现我喜欢广而不喜欢专,喜欢to C而不喜欢to B,喜欢具象而非抽象,喜欢更直接地创造价值而不只是靠嘴皮子找存在感,另外,我对文字内容有一定的敏感度,对逻辑思辨有点儿天赋和心得,正能量和成就欲略高于平均。这些总结让我自然而然地列出我想去的行业、公司、和我想承担的岗位职责,那是一个shortlist,非常非常short。

链家是最早经由猎头找到我的公司,那是在2个多月前。恰逢这2个月行业政策频发,链家的每一位高管都很忙,整个流程不如预期快。在等链家面试的过程中,我拒绝了一些其他机会,那些别人看起来更好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是链家呢?

1、Data matters (数据很重要)

过去我做了一段时间的AI技术及其在各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并且有机会了解到传统行业巨头对科技的关注角度和积极尝试。我发现,算法可得性很高且更新换代快,计算能力归根到底是钱和时间的问题,唯有数据只能靠苦哈哈地积累,之所以苦,是因为不对现有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进行自我颠覆,是很难积累大量垂直领域优质数据的,这也是垂直行业巨头的新门槛。

2、Vertical insights matter but are hard to get (实业视角很重要,但很难获取)

数据很重要,对数据的解读能力同样重要。统计工具只能帮我们更高效地处理数据,真正的解读力来自对行业的理解和实践。每一行的经验都需多年积累,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就短短40年,所以,留给人彻底“归零”又真正“填满”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就像前几天看到的一个TED Talk里讲的,在还有机会的时候,我们要极其有意识地去做真正意义的Exploration(探索),否则就是Procastination(拖延)。

3、Daily life related things matter to me (衣食住行很重要,这一点因人而异)

Vertical重要,什么Vertical更重要。忘不了我这个月做初入(确切地说是“将入”)链家的第一个专题研究项目时的焦虑、烧脑、兴奋。读过的每一份报告,访谈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线上线下的真实观感记录和整理,我对我所想象中的美好社区的兴奋,让我越来越确定:与日常生活更贴近的事是我想做的,因为这些事会给我带来感动。对,除了满足成就欲的“兴奋”,那些满足价值感的“感动”,也是我做选择的重要原因。我曾经是社交产品、内容产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析师,我相信,在所有的物质追求过后,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美好感觉而生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关注“内容”,关注“IP”——内容化的东西,它是会牵动人的细微情感的,当然,也是难的。

所以,衣、食、住、行,是我的领域,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便不再关注。

4、Team matters (同行的人很重要,比想去的地方更重要)

接下来,就是具有“一票否决”力的因素,有人叫culture,有人叫chemistry。团队很重要。

过去,在与一些传统行业公司接触过程中,我发现,高层对转型的理解和投入是个必须,学习力是一方面,格局的打开和心力的提升才是真正的挑战。我读了左晖的演讲,看了关于Stanley的很多报道。我发现他们是审慎而坚定的,他们是勤于思考而忠于实践的,他们也是立足高远发力细微的。

除了高层,优秀的同辈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勇于拥抱变化,有跨界思维能力的年轻人。一个团队是否对这份事业充满信心,是否在做每一件事时无比务实,是否认真对待未来的团队伙伴,是否同时还是真诚而有趣的人,这些真的很重要。我经过了三轮面试,一轮是在一大早我家附近的办公室,一轮是在周末开会间隙,一轮是在晚饭过程中完成的...沟通严肃但有共鸣,就在于很多很多这样的细节吧。

当然,关于这一点,还有另外一家接触的公司给我同样的感觉,不便明表,持续看好,默默感谢。

5、User touch points matter, as they are also talent touch points (用户触点很重要,因为那也是人才触点)

我购房时的经纪人小杨至今应该都不太相信我跟他说的:“你们的专业服务是我决定关注并最终为链家工作的一个重要理由”,但事实就是如此简单直接。

带看中介、买方中介、卖方中介的合作高效而和谐,中介的形象专业而统一,线下门店让客户“宾至如归”,线上产品抓住痛点。年轻中介偶尔为促成交易的心急总是有的,我们为中介费的讨价还价也一定在,但这个行业的现状已经与几年前我与中介接触的感觉大不相同。

可能是分析师下意识的线下观感力,在加上与人才和组织专家老公的交流,我们认定这家公司在管理上有两把刷子。我开始做了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我看到“第三种中介”的提法,把经纪人当成“客户”而不是“员工”,军事化管理制度,看到链家的愿景:“行业的领导者”——让不动产服务业走进殿堂。看到对一个职业的尊重和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用户触点,也是人才触点。

写在最后

人为希望活着。结婚或求职,都是因为有变更好的希望。已经拥有什么只是希望的一部分,未来能有什么、能守住什么才是希望的源代码。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希望”能够穿透起落的最大支柱是“精神”——于个人是“性格”,于组织是“文化”——上等的人才一定是为“文化认同”而工作,就像最好的姑娘只会选择“三观合”的人。我记得有一次看小米新品发布会,雷军说,为了这个新产品,小米的市场部门冥思苦想都无法选定slogan,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在小米楼下看到两个米粉指着大楼上的logo很兴奋地拍照留念,他心底里冒出一句话:“我所有的向往”——讲到这儿,他哽咽了。这样的哽咽我们在董明珠那儿看到过,在贾跃亭那儿看到过——这便是“精神”,越是逆境,越凸显其力量。

我知道感动不是全部,它只是做所有事情的初心,它只是能够支撑我们走过漫漫长路,而已。我知道为某一家公司工作也不会是我人生的终点,但当我还想要为某一家公司工作时,那些价值认同,那些与我所向往的生活和未来最最相关的东西,便是我的选择。

在此,要正式表达之前没来得及表达的感谢。感谢经历,都是给养,感恩善缘,都是土壤。把所有的感谢送给过去几年拼尽全力的自己,送给给我机会、培养和认可的公司,那些我拜过码头的各界大牛,无条件支持信任我的闺蜜挚友,家人一样的老板们,和老板一样的家人(一脸尴尬...)。当一段经历带来的朋友比敌人多,感动比愤怒多,机会比威胁多,成长比失去多,我们就又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增值,说到底,还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赚得盆满钵满。

We're too young to lose anything.

年轻,无所谓失去。

最后,送给自己:请继续为善,继续丰富,继续真诚无畏,继续,为所有的决定,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此声明:

1)以上对行业和公司看法仅为粗浅的个人理解不代表任何公司观点,更重要的是想分享做选择的思路,希望能对更多同辈有些不同的启发。)

2)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账号“梦想的力量”(搜索ID:DreamersUp),感兴趣也可同步关注。

相关文章

触摸女性乳房是否会产生快感

曾经的空中霸主,飞艇为什么被淘汰

免费在线图片拼接拼图工具

弋字取名的寓意,弋字取名字有什么寓意?